近年來,肥東縣響導鄉高度重視電教遠教平臺的作用發揮,聚焦電教遠教資源豐富、覆蓋面廣、受眾面多的特點,將遠程教育與黨員教育、產業發展、鄉村治理等有機結合,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。
遠教+黨員教育,激活鄉村振興“動力源”。注重管理維護。各社區站點明確2名文化程度較高、工作能力較強、熱愛遠教工作的同志為遠教站點管理員,實行AB崗,由管理員負責站點的運行和日常維護,始終堅持“運轉要保證質量,管護要保證安全,使用要保證效果”的總體要求。依托各社區黨員微信群,廣泛收集觀看需求及意見建議18條,實現“點單式”學習,教育資源“個性化”供給,圍繞群眾生產、生活及黨員教育需要,科學制定播放制度及月度播放計劃,做到墻上有制度、學習有預告。開展特色學習活動。扎實開展“紅色影視播放季”,通過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收看《懸崖之上》《錢學森》等諸多優秀教育影片,靶向提升黨員黨性素養,引導黨員群眾大力弘揚光榮傳統,賡續紅色血脈,傳承紅色基因。截至目前,累計觀看人數達600余人次,收獲心得感悟20余篇。創新線上學習方式。拓展電教遠教平臺搭建觸角,建立“遠教站點+嶺上桃鄉微信公眾號”相連接的“一站一微信”信息“微矩陣”,今年以來推送最新理論解讀、惠農政策解析、為民服務流程等共100余次,促進黨員遠程教育進黨的組織生活,通過“云端”學習方式讓黨員群眾都能及時了解到最新的政策、技術。
遠教+產業發展,領跑鄉村振興“致富路”。立足當地資源,發展壯大桃產業,積極牽線搭橋,主動聯系安徽農業大學、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、肥東縣農技中心形成定點技術幫扶,邀請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以最近的距離、最接地氣的方式,傳授種植養殖經驗。組織村干部走訪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先鋒農場、陽山鎮桃源村等示范點進行現場教學,主動聯系專家進行交流,探討桃園管理與種植技術,實地學習發展現代農業科技、桃產業特色發展等經驗做法。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向村民宣傳惠農政策,傳授種養技術,傳播市場信息等內容,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習致富技術,了解政策信息和市場規律,抱團打開銷路,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。今年以來,共組織種植大戶、養殖大戶進行現場培訓10余次,受益群眾超900人次,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“遠教經驗”。
遠教+鄉村治理,唱響鄉村振興“和弦調”。廣泛利用遠教廣場,宣傳惠農政策、公示重要事項、公布項目進度,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,提高黨員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。強化鄉風文明建設,廣泛開展“送戲下鄉”、廣場舞等文化活動,寓教于樂,活躍鄉村生活,弘揚傳統美德,振興鄉村文化。結合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,成立信用等級兌換機制,用于兌換糧油醬醋等日用品、優先評先評優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,組織在村黨員群眾學習優良家風故事,開展“文明家庭”“好婆媳”等評選活動,在廣大農村群眾中樹立典型,以身邊的典型教育身邊的人,用好家風帶動好民風、好村風,通過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圍助推鄉村振興,培育文明鄉風提振精神。